“早些年一直觉得一个人生活也没什么不好,乐得清闲。这几年身边的朋友陆续结婚,有的已经抱上二胎,聚会时间、聊天话题越来越少。看着她们一脸幸福的样子,有时会觉得当初选择独身主义的自己像个笑话。偶尔我也会忍不住设想自己婚后的生活场景,但又害怕万一遇人不淑的话……”
坦白地说,小红豆已经记不清在后台收到了多少条类似的问询,尤其是在疫情蔓延后的这两年。或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催动,或是因为认知心理的变化,千变万化的境况下,总是避不开同样的问题——
▍“不结婚”和“嫁错人”,到底哪个更可怕?
婚恋顾问指出,尽管大多数人都抱着“不结婚只是不得分,嫁错人却是倒扣分”的想法,但这个问题中的比较关系其实是不平等的。
如果我们把婚姻生活看作投资,就会面临“投”和“不投”两种选择,投的话则无非“投资成功”和“投资失败”两种结果。如果一定要和“不投资”相比,“投资失败”确实更糟糕一些。但事实上,二者并不是同一级的对立关系,自然也无法直接比较。
因此,与其简单粗暴地论证“不结婚>嫁错人”或是“嫁错人>不结婚”,不如说“嫁对人>不结婚>嫁错人”更为全面。如果必须要说“最可怕”,或许,一直不结婚,最后嫁错人,才是最可怕。
▍怎样才算是“嫁错人”?
婚恋顾问表示,“嫁错”或者“嫁对”,本身就是伪命题,因为“合适”的限度很难界定。两个人既然能发展一段关系,可以说在“合适度”上已经经过了一次或多次的“筛选”。但即使如此,婚姻关系仍然无法避免摩擦与矛盾——现在眼里的“错的人”,曾经也是“对的人”。
在一定意义上,所有婚后生活不如婚前预期的人,都可以简单粗暴地把自己的婚姻生活定义为“嫁错人”。换句话说,除了出轨、家暴、黄赌毒这些明显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之外,定性“嫁”的错与对,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强烈主观性的过程。
小红豆相信,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读者里,一定也有不少因为害怕“嫁错人”而迟迟不敢尝试恋爱关系的人。不过,我们需要清楚的是,在真正去亲身实践之前,错与对都不能一概而论。并且,退一万步来讲,即使选择了“不结婚”,同样需要亲密关系。不是不结婚就可以不用交朋友、不用和人打交道。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,我们的人生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“关系”,而“伴侣”的存在意义又格外特别。
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观点,人之所以需要爱情需要婚姻,是因为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,不断地追求自身情感的“完整性”。再进一步说,伴侣存在的意义,并不是简单的社会合作关系,而是你能从这个人身上汲取情感价值、满足情感需求,从而维系双方精神世界的满足。 而这些情感需求,是无法从原生家庭乃至父母亲朋等其他“关系”中完全获取或替代的。
顾城曾写过这样一首诗:
你不愿意种花
你说
“我不愿意看见它
一点点凋落”
是的
为了避免结束
你避免了一切开始
如果因为害怕婚姻的失败,而避免了尝试恋爱,比起因此而收获的,也许失去的才是更多。
至于婚姻,尽管它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自我使命,但同样也不是谁都唾手可得的选择,不是谁都有能力轻松驾驭。某种程度上,“嫁错人”的根源不是因为选择了婚姻,而是在选择伴侣时没有深入接触,甚至还没有确定对方是否真正合适,就仓促地选择了结婚。因此,比起不结婚,主动尝试、深度了解、审慎决定,也许会有更好的答案。
婚姻是两个人的关系,单身是一个人的关系。如果选择了单身,在一个人的清闲快活之外,抵御未知的能力也难免会弱于两个人。同样地,选择了婚姻自然也无法逃脱琐碎生活的诸多困扰。感情生活的选择不会存在稳赚,怎么选都会有利有弊。最重要的是:作为成年人的你,在风险来临时有没有独立自主、对一切后果负责的能力。这才是无论是否单身都能把握话语权的关键保证。
人生的幸福与否,并不在于做出了哪个选择,而在于你为选择所付出的努力与坚定程度。不要轻易为了无法预知的结局而拒绝所有开始。毕竟,生活或许没有那么好,但一定也没有那么糟糕。
如果你还有其他情感问题,欢迎和两颗红豆婚恋顾问聊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