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時代,愛情發生之前,男女生的交往往往始於微信朋友圈。朋友圈不僅是我們自己的備忘錄、記事本,更是我們對外界的立體展示。從添加好友開始,習慣性動作就是點開頭像看對方的朋友圈,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,朋友圈就是你的印象初展示,甚至決定了你們關係的下一步走向。
在我的朋友圈裡,有的朋友不發朋友圈,點開TA們的頭像,看到的只是一片空白,有的只是冰冷的「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」,也有些朋友幾乎翻不到個人照片,分享的都是轉發文章和新聞。
共同點是,通過他們朋友圈獲得的信息幾乎為零。
問起來,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理由:精心修改的「照騙」,幾個小時過去了,還是寥寥幾個點讚和和評論,於是默默刪掉;朋友圈的文字、圖片都要反覆推敲,發一條能用一兩個小時,太耗內力了;朋友圈都是刷屏、廣告、負能量、炫富,讓人發朋友圈的慾望全失;朋友圈玩膩了,想去尋找下一個新鮮社交工具;不想過多暴露個人隱私;……
看似有力的理由,最後的結果是:你對外界呈現了一個蒼白無趣的自己。
尤其對於一些單身的朋友來說,這幾乎等於封閉了優質異性走向自己的通道。
畢竟沒有人可以真正逃離社交,不會打造朋友圈就等於不會自我表達,不會釋放魅力,又何談吸引呢?
發朋友圈,其實是在考驗的你表達能力。什麼樣的朋友圈可以給自己加分呢?個人形象
朋友圈中一定要有你的個人照片,一定要露臉。人都是視覺動物,也無法抗拒對於陌生人外貌的好奇心,當你和潛在對象加了微信,交換照片是遲早的事,與其躲躲藏藏,期盼著對方先看到你的內在美,不如大大方方,自信地展示你的外貌。
好照片的拍攝,構圖、表情、穿著、背景都大有講究,也許你精心修過的自拍並不合格,只會給你減分。
當然,好的照片,展現的不僅僅是外在美,你的個性、生活方式、興趣愛好等等都可以濃縮在一張小小的照片。
美食,花朵,街景,書法,藝術展覽,茶道,寵物,戶外運動……善於利用你的生活素材,通過不同場景,不同元素,在有限的呈現中表現更多的日常狀態。
個人特色和閃光點
閃光點的魅力非常大。我有一個朋友,自身的外形條件不算優秀,150cm的身高總是成為她在擇偶中的障礙。但她一直對攝影很感興趣,在攝影風格上非常有自己的見解和格調,她鏡頭下的視角總是比別人更獨特,她的攝影作品照片也就成為她朋友圈中的重要元素,一個熱愛生活、獨具審美的女孩形象通過她的朋友圈豐滿起來。
共同點
如果你已經有了潛在對象,在朋友圈中展示你們的共同點是很重要的。
你們都喜歡看文藝電影,你們都去過國外留學,你們都喜歡晨起跑步……這些相同的愛好、生活習慣、人生經歷等等都是一下子拉近距離的吸鐵石。可以說,有了共同點的加持,大家能夠在生活的不同層面上達成共識、擁有默契,兩個人的相處贏在了起跑線上。
不過,展示的共同點必須要真實,不要去刻意迎合、甚至是捏造你們的共同點。不然深度接觸後,一樣會被戳穿,最後弄巧成拙。
正能量
什麼才能被定義為正能量呢?並不是每天嘻嘻哈哈,或是高呼愛國,呼籲捐款才叫正能量。也不代表你要壓抑自己的情緒,明明很悲傷,卻發一張假笑的照片,明明很生氣,卻發一條狀態說自己心平氣和,這不叫正能量,而叫虛偽。
正能量更多的是你自己的思維狀態。例如:你看到有人駕車撞人逃逸的新聞,在朋友圈感嘆這個世界無可救藥,這樣的怨氣、消極就是負能量。你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感慨,然後倡議更完善的交通法規和醫療救治手段,尋求防止悲劇再發生的辦法,即使你有憤怒的情緒,也會有情緒化的字眼,但這就是正能量。
釋放單身信號
我身邊有這樣的女性朋友,明明渴望一個伴侶,但是被世俗的觀念捆綁,害怕因為年齡大了而遭受異樣的眼光,不敢暴露自己單身,甚至在情人節的時候故意訂一束花到公司假裝名花有主。活在別人的眼光裡,在愛情上畏手畏腳,反而浪費自己更多的時間。
其實完全可以靈活應對,比如微信朋友圈分組,或者直接註冊一個小號。
也有一些女生,完全沒有要釋放單身信號的意識,其實,如果你想要找對象,大可以利用朋友圈發出暗示,那麼,如何不動聲色地表達出你現在是單身,並且你不是單身主義,你渴望一個愛人呢?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。
朋友圈打造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,也是一門愛情必修課,從通過好友開始,就已經是你學習結果的檢驗。如何避免一開始就被淘汰出局,不妨現在就開始學習如何通過朋友圈展示閃閃發光的自己,打造出最獨特的個人IP。
Original article in simplified Chinese. Translated by AI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