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将至,气温逐渐走低,你是否也不受控地向一切温暖的东西靠近?
厚重的毛线围巾、烫手的烤红薯、咕嘟嘟冒着泡的火锅……却都不及恋人的体温。
没有恋人的Holiday Season未免显得有些漫长,厌倦了一群人的狂欢,却也很难适应一个人的孤单。
最近常听身边的朋友们叹息:哎,又是脱单失败的一年……
嘿,朋友们,冬天还没走到底,一切还未成定局!
图片由JillWellington在Pixabay上提供
这一期小红豆来给大家分享一套斩男攻略,跟着我5步走,让你们的故事从这个冬天开始。
不需要大张旗鼓,也不需要缜密计划,只需要一些小小的心思,就能让他主动“上钩”!
你不需要做社交悍匪,但也不能一i到底,社交边界需要你去主动打破。
遇见对的人要在对的地点。如果你希望你们有共同的爱好,不妨报一门你感兴趣的体验课;如果你更注重精神交流,那就多去不同的主题沙龙转一转;如果你的理想型是阳光型男,参加飞盘、腰骑橄榄球、路冲这些小众运动会给你惊喜;如果你没什么想法,那就别推三阻四朋友的组局,也不妨去两颗红豆APP看看。
“爱笑的女生运气不会太差”,这可不是没营养的鸡汤。科学已经证实,一个爱笑的女生,能让男生主动搭讪的几率飙升5倍。笑容能直接影响男生的判断力,让他看你时自带滤镜。所以,臭脸综合征的姑娘们,多笑一笑吧!
偶像剧中,男女主角总少不了各种莫名其妙的偶遇。烂俗的剧情背后其实是一种心理学,曝光效应表明,频繁接触的确能催生好感,让你们不知不觉走得更近。所以,有效刷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,不过,千万别做无脑的跟踪狂,不妨多去参加他喜欢的社交活动,甚至你可以主动组局。
信息时代,社交平台就是你的“门面”,试着让“毛坯房”变成“精装修”。
猫猫狗狗、卡通动漫、表情包……这些很难让人有正面的记忆点的头像,远不如精心挑选一张你的美照。如果不想用自己的照片,可以找个和自己神似的网图,美女氛围感会给男生强大的心理暗示,让他聊天时更投入。
“最近三天可见”无法让人有效了解你。姑娘们,打开你们的朋友圈,不要无脑转发,不要乱洒负面情绪,先学会释放单身信号,让你的目标对象能够接收到。
情绪是人与人之间最强烈的纽带,不断拉扯他的情绪,你们之间的羁绊会更深。
就像没追完的剧让人心痒难耐,未完成的事总能让人记忆深刻,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蔡格尼克记忆效应。交往中多制造一些伏笔和悬念,由此引发的好奇心会让他变得更主动。如果你们已经聊到很晚了,可以适当把话题留到下次,“还有比这个更爆笑的,明天告诉你。”
适当麻烦对方,拜托男生帮你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你主动暴露“弱点”的举动会让男生觉得被信任、被需要、被认可。比如请教一个他擅长的问题,或者让他为你的职场难题出出主意。
打游戏之所以让人上瘾,正是它的随机奖励机制利用了我们对“不确定性因素”的迷恋,这和心理学上的“间歇性强化效应”异曲同工。随机引入新的变量,比如主动安排一次约会、突然给他寄一封信、转换一种穿衣风格……不时创造一些小惊喜,让他像开盲盒一样充满期待。
图片由chao-ye在Pixabay上提供
将女生常常得到的一些特权和优待反向输送给男生,男生会觉得意外又惊喜。记住男生的喜好,点餐时主动替他告诉服务员有什么忌口的;分别时嘱咐男生到家了发消息报平安。
感官上的刺激最直接最深刻,抓住每次见面的机会,让你们之间的进度条加速向前跑。
很多男女关系突飞猛进,都是在一起做过一些刺激的事之后,比如说坐过山车、去鬼屋、玩密室逃脱、看恐怖电影。这种现象可以用吊桥效应来解释,当一个人心惊胆战地过一座吊桥时遇见了一个异性,那一刻的心跳加速会让他以为是。所以,心动的感觉也是可以人为制造的,恐怖的氛围、新鲜的体验、激烈的运动项目,都能成为你们的神助攻。
搭建你们之间的专属默契,将某个特定的刺激(心锚)与特定的情绪或行为联系在一起,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,让他在未来一次次被唤起记忆。你可以选一个特色的咖啡店作为你们经常约会的地点,每次见面时可以喷同一种香水,也可以用耳机和他分享一首特别的音乐。地点、气味、声音……都可以为他种下心锚,当然,这些心锚应该是自然和真诚的,而不是刻意制造的。
身体接触,是爱情最好的催化剂,而自然发生的身体接触,最让人觉得舒适。合照时肩膀的触碰,一起做手工时不经意间搭上的手,随手帮他摘下头发上或衣服上的小东西……微妙的触碰,却暗中发生着引起质变的化学反应。
图片由PublicDomainPictures在Pixabay上提供
表白要留给男生来做,但前提是你要给出足够的暗示,因为男生也怕被拒绝。
同性是最好的参照物,让他看到你对他和对其他男生的不一样。别的男生你直接叫名字,只有喊他是昵称;一群人出去吃饭,只主动帮他递纸巾。
特殊的节日,让带有暧昧意味的礼物成为你的嘴替,比如巧克力、剃须刀、腰带。
图片由Kranich17在Pixabay上提供
爱情虽然有技巧可循,但真诚才是必杀技,最后祝福大家都能收获甜甜的恋爱。
Cover Photo by scronfinixio on Pixabay.